close

觀賞「如果,這是天意.jpg」的投影片放映 潔西卡‧布洛迪 著, 鄭淑芬 譯, 八正文化出版

Karma, 這詞是不是很熟悉? 這不就是我們每天生活中很常看到的,就在噗浪上。也是我們東方文化裡佛道教所說的"因果"與"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",是不是覺得看起來更親切了呢?

沒錯,這本書《如果,這是天意》就是由Karma (卡瑪)這詞開始了一個關於愛情與友情的故事,而女主角是名17歲的高中生,曼蒂。她原本只是一位幻想著在高中生活裡成為一個人見人愛的女孩,而一切的改變始於她男友梅森上了《新潮少女》雜誌版面。原以為夢想成真的她,接連受了打擊,讓她無法平撫失戀的痛苦。但意外的,她聽到好友小玉提到的karma,居然同樣出現在心靈成長靈修中心的拉吉夫口中。她突然有了想法,她自己加以詮釋這陌生的辭彙,並試著在這道理上,找出新的出路。於是和好友小玉與安琪,決定創立了卡瑪俱樂部,替天行道......。

 

剛開始閱讀這本書,作者在序曲,洋洋灑灑的條列幾項,曼蒂所想的到的卡瑪事件,讓人覺得非常有趣。我想到自己長輩常常講的,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不是不報,只是時機未到。以前,我曾經相信也安慰自己,總有一天壞人會有報應。但漸漸的懷疑起大人,就像是曼蒂對卡瑪運作的法則起疑。因為遲遲看不到壞人受報應,欺侮別人的人總是過的比較好,所以不再相信卡瑪是公平的! 當然,作者要表現的絕對不只是這樣的結論而已,只是運用所謂的平衡的概念,來鋪陳這個故事。

在卡瑪俱樂部成立之前與之後,某些橋段像是,曼蒂受到全校最風靡的女生海倫邀請參加派對,或者她用本小冊子紀錄某些人的特徵等,這讓人很快聯想到一部美國青少年電影,主角想要變得受歡迎,但卻違反自己本性的劇情,到最後落的朋友離棄,直到她突然醒了才扭轉局勢。

但這本書大大不同於這樣的劇情,作者直接讓曼蒂與朋友們在接受挫折後,去思考什麼才是重要的,什麼事情他們想做?也許不見得是完全正確,但重要的是他們之間的友情與信賴。卡瑪俱樂部,是一個很有趣的想法。就像大家都知道的,人不見得第一次就能做對的事,因此在曼蒂和朋友的作法上,也許是有趣好笑幽默的報復,但也不一定是符合道德。因此,最後重挫與省悟,才真正讓曼蒂看清楚,卡瑪真正的意義。

整本書的節奏很輕鬆,讓人讀起來沒有負擔,欲罷不能。裡頭的家庭中父母所扮演的角色,也讓人不禁會心一笑,尤其是當曼蒂失戀時,媽媽所做的事。或者是,當曼蒂悶悶不樂時,爸爸試著讓曼蒂說出心裡頭的煩惱。而三人的友情,更是本書的重點,不論你有什麼怪主意,或是想做什麼,朋友總是支持,有什麼能比得上這種情感?

讀完這本書,你可能也會想和曼蒂一樣在自己的生活裡做個實驗。

試試看愛因斯坦所說的,一再重複同樣的行為,卻期待不同的結果,就叫愚蠢。所以曼蒂的爸爸點出,如果以前做的,失敗了,那做相反的是不就應該會成功了? (chapter 29)

順便驗證一下是不是拉吉夫說的是對還是錯: 人類絕對可以控制自己的命運。畢竟那也是我們來人世一遭的意義。但重點是塑造自己的經驗,而不是干擾他人的生命。(chapter 28)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ph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