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讓我猜猜看。你想知道我為什麼要自殺。"
這是奇克一開始的第一句話。當記者以旁觀者的立場聽著他的故事,他以這樣的一句話引起我的注意。
也許有很多人在遇見挫折時, 離開或逃避。但直接以行動告訴自己,我真的活不下去了。這真是很寫實,也很令人沮喪。
感覺就跟讀著【推銷員之死】的劇本一樣, 令人心酸。
爸爸走了, 媽媽死了, 老婆離開他了, 連女兒結婚都不想讓他出席。這真的是挺悲慘的人生。所以也許這樣並不意外, 除了死掉他能做些什麼?
作者利用交錯的[媽媽支持他]與[我放棄媽媽]的清單,以及在車禍發生後奇克與媽媽相處的片段, 鋪陳奇克的整個人生。
再次與最愛的媽媽相遇, 他不再只是個固執脾氣傲拗的小孩子, 雖然仍高傲的想維持自己殘破的尊嚴, 但在媽媽面前, 他坦承自己的失敗。
第一次, 他想知道自己的媽媽--做過什麼,想些什麼等等。
不再只是個從小到大自憐的男人。他再次當媽媽的兒子, 認真的看著他的媽媽。
知道爸爸為何離開, 知道媽媽為了他們兩個小孩當清潔工, 為了他們寧願失去看護的工作, 知道媽媽時時刻刻支持著他。。。即使他對她產生誤會。
看著媽媽替將往生的老朋友挽髮化妝, 他開始體悟到自己以前對於媽媽的看法居然差異這麼大。
只因為他從不滿足,只在乎別人的眼光, 只在乎得不到的父愛, 只在乎自己的感受。
就這樣如幻似夢的一天, 這樣奢求的和媽媽相處一整天, 他開始懂得什麼叫"愛" --愛別人, 也愛自己。
我想重新活一次。與所愛的人相聚,把事情做對。並且,原諒我自己。
我想, 一個人陷在泥沼中無法脫身的徵結應該就是無法原諒自己。
因為老是有虧欠, 有愧疚, 所以就算知道自己理虧也只能擺出強硬的態度, 以保護自己微弱的自尊心。
但這樣的自尊心在家人眼中, 其實並不需要。因為家人總是能夠原諒任何的錯誤。這是沒理由的, 也不能完全理解。但就是這樣。
雖然會生氣, 雖然會記得, 但是對於父母來說, 一開始傷口很大, 但留下的傷痕很小很小--因為是自己的小孩。(<---前提是愛小孩的父母啦。)
要是不能原諒自己, 這樣的愧疚總會壓垮自尊, 讓自己連一點活下去的自信都沒有。讓自己覺得生存是沒有意義, 甚至覺得自己是多餘的。
唯有原諒自己, 才能開始愛自己。才找得到生活的意義和目標。然後開始-->愛別人。
讀完這本書, 讓我又再度回到"試著以父母角度看事情的觀點上", 好在我媽也不是有話不說的人, 我也不是不好奇的人。
所以要產生像奇克那麼大的誤差, 機率不高。但很重要的是, 在現在以及未來還能夠時時去了解父母的想法和做法。
理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