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找死專賣店,
想要優雅的死,要不痛的死,要快速的死,要死的悲壯...什麼都有。
服務至上。
 
 
亞倫,屠家的小兒子,異於屠家人,是個讓父母十分擔心的小孩。
從小就愛笑,愛唱歌,愛"正向"思考。
他看到的都是人生美好的一面,讓一直教導他要悲觀,厭世的父母忍無可忍。
 
結果,他被送往自殺訓練營--他當作是旅行的地方。
 
媽媽開始憂心,兄姐開始想念,就連爸爸也透露不捨。
 
他們的家庭正在轉變。 
 
 
作者以死亡為主題,
將"正常"屠家人說服別人死亡的語句與亞倫的樂觀形成反差。
雖然不是強烈的對比,但幽默中卻讓人思考著,
 
"人到底為何而死?"
 
有人因思念死掉的親人想死,
有人因年老色衰想死,
有人因孤獨想死,
有人因醜貌沒自信想死,
有人因得不到愛情想死,
有人因。。。
 
透過屠家人的眼睛,我看到了不太一樣的世界。
 
死亡,很容易。
人們總認為是種解脫。
 
但擁有這間店的每一份子卻"不能自殺",因為到最後若只剩下一個人,那會撐不住。
他們自認為,所以就算再苦,再怎麼想死,他們還是得盡責的販賣工具,提供服務。
 
這是純粹因為責任嗎?
我想,不是。
 
其實,是他們忘了,家人和彼此的愛那種扶持關係才是讓他們活下去的真正理由。
 
所以,就算他們在怎麼抱怨亞倫的樂觀和快樂,
他們還是會想念,會照著亞倫的建議去思考,
甚至在固執的爸爸面前保護著亞倫。
 
漸漸地,他們不想要以"讓人成功死去"為目標,他們以"笑死人"為生活。
 
然而,
作者在結束的最後一句,說出
亞倫的任務結束了,他讓大家改變了,也讓大家看到未來和希望,
因此,他放手了。死了。
 
是自殺了吧!
 
我想,
作者也開了讀者一個玩笑。 
 
從頭到尾,對於死亡這主題,有不同的幽默,但他選擇在最後
還是以死亡為結束。
 
不是大家從此快樂一輩子。而是失去亞倫。
 
我想,
這是告訴我們什麼?
是上天給他們的功課嗎?
要他們經歷喜怒哀樂,然後了解失去或死亡的真締嗎?
然後,珍惜自己的生命嗎?
 
我不懂。
你呢? 你如何解讀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ph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